券业高质量发展已起步,中证协亮出过去4年成绩单,面临新机遇期和发展关口,九个方面将重点发力 资讯

时间:2021-09-22 12:12:49    来源:网络整理    编辑:互联网
券业高质量发展已起步,中证协亮出过去4年成绩单,面临新机遇期和发展关口,九个方面将重点发力

财联社(北京,记者 李慧敏)讯,5月22日,中国证券业协会召开第七次会员大会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讲话中指出,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已经起步,自律组织作为资本市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推动改善行业发展环境,构建发展生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。

“协会认真履行‘自律、服务、传导’职责,坚持稳中求进、规范发展的方针,积极引导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,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。”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、执行副会长安青松在所作的《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报告》)中如是总结。

《工作报告》表明,接下来,证券业协会将在如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,包括持续推动行业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,加强行业对融资融券、股票质押、债券违约、场外配资、反洗钱等重点领域风险的识别和化解;健全业务规范促进行业机构归位尽责,加强对投价报告的监测评价,统一执业标准和要求;建立市场化誉约束机制促提升执业质量,会同证监会相关部门研究建立投行业务执业质量评价机制,牵头起草执业质量评价规则,对保荐承销机构业务开展、质量控制和公司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,等等。

行业高质量发展已经起步

易会满在讲话中指出,四年来,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已经起步,重点提及服务实体经济、合规管理风控水平、履行社会责任及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。

“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能力不断增强。帮助各类企业完成股权融资超过5万亿元、债权融资超15万亿元、并购重组交易超3万亿元;积极参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,在创业板改革、新三板改革、投资端改革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、保护投资者权益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。”易会满表示。

《工作报告》中对上述内容表述得更为详细具体。

其一,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实现大幅提升。截至2021年3月末,证券行业共有138家证券公司,总资产超9万亿元。同时,证券公司业务形态逐渐丰富,由传统的经纪、投行、自营业务,向资管、融资融券、衍生品、场外业务、跨境业务等多元化发展,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参与者的直接投融资需求和交易需求。

其二,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扎实成效。以股票、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成为实体经济补充资本金和流动性、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渠道,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态势初见成效。截至3月末,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达12.45%。

其三,跨境金融服务能力获得显著增强。行业主动对标国际资本市场先进实践,完善证券业务国际化布局,在与国际一流机构的竞争与合作中,提升跨境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。截至目前,已有34家证券公司获准在境外设立子公司,15家证券公司实现H股上市,其中A+H股上市证券公司14家。2020年度证券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业已超过20%。

其四,证券金融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提高。行业持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,加大在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方面的投入,加速数字化转型;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提供并优化远程开户、在线交易、智能投顾、智能客服等服务,有效扩大了证券服务的覆盖面,增强精准服务能力。

与此同时,四年当中,证券业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健全,合规管理风控水平获得全面提升。

易会满表示,行业坚持稳中求进,经营风险总体可控,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外部环境等多重冲击考验,对通道业务、股票质押、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做到了早谋划、早行动,取得了较好效果,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同时,行业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初步建立,合规理念逐步贯穿各业务环节,整体呈现稳健发展势头。

《工作报告》披露的数据显示,2020年末行业总资产达8.9万亿元,净资本1.82万亿元,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.35%和5.48%;风险覆盖率、流动性风险覆盖率、净稳定资金率等风控指标均优于监管标准。证券公司风险覆盖率、杠杆率、净稳定资金率等指标均优于监管标准。

而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显著成效更是有目共睹。

易会满指出,行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,围绕科技自立自强、民企纾困、绿色发展、“一带一路”等主题积极创新产品服务;聚焦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,丰富投资产品,改善账户服务体验,受托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元。2020年底,证券从业人员近35万人,专业素质持续提升,呈现高学历、年轻化、专业化特征。

《工作报告》指出,近年来,证券行业依靠人才优势、专业优势,加强对宏观经济、产业经济、区域经济的研究,发挥行业首席经济学家为宏观政策建言献策和预期引导的积极作用。

去年面对疫情严重冲击,行业配合监管部门,在股票质押展期、融资融券“柔性”处理等方面主动作为;第一时间捐赠各类物资支持疫区抗疫,服务发行“疫情防控债”1652亿元,捐赠物资超过5亿元,支持企业复工复产。

发起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,创设信用保护工具,助力民营企业纾困。发起支民资产管理计划累计规模990亿元。2016年开始,行业通过“一司一县”等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,102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30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,今年2月,协会获得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
发挥专业智库作用,建立了证券基金行业首席经济学家季度例会制度,搭建市场各方对话交流机制和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渠道,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,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等课题进行深入分析,提出意见建议。发挥首席经济学家、分析师在行业内的重要影响力,开展政策宣传解读,做好舆论引导,维护市场稳定。

在行业文化建设方面,付诸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。

2019年11月,行业召开文化建设动员大会,提出“合规、诚信、专业、稳健”的文化理念,在全行业逐步形成共识并付诸积极行动。2021年年初,证券业协会发布推广《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》,从观念、组织、行为三个层次,提出落实行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行动指引。

新机遇期从九个重点发力
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的第一年,《工作报告》表明,证券行业迎来了历史机遇,也面临着重要发展关口。在外部环境、宏观经济、市场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,面对资本市场改革新使命、实行注册制新环境、全面开放新趋势、科技运用新发展,证券行业应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,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更好的普惠性。

《工作报告》阐明,未来四年,证券业协会将在两大方面9个细节重点发力。

一方面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,促进资本市场发挥枢纽功能。

1.组织行业研究制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。“十四五”是证券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,协会将以学习传达易主席讲话精神为指引,结合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,围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,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。

2.引导行业坚持回归本源、优化结构、强化监管、市场导向原则,坚守中介服务、投资银行服务定位,着力为分散不确定跨期配置资源,为新兴产业发现价值合理定价,为绿色投资长期低回报性创造溢价,为过剩产能退出提高金融服务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。

3.引导证券经营机构提升财富管理能力,组织行业总结管理型投资咨询业务、基金投顾业务试点,形成示范实践向行业推广,配合监管部门推进扩大试点范围并建议适时转入常态;组织行业研究探讨投资顾问、养老金制度体系建设,配合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基础制度改革,增强市场资金供给的长期性、多元性、专业性。

4.围绕系统搭建场外市场、场外衍生品业务自律规则体系,加强场外市场、场外衍生品业务监测监控,推动场外市场、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三个方面服务证券公司场外业务发展。

5.加强从业人员自律管理,建立与登记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自律规则体系,强化从业人员事中行为监测和执业行为画像分析,构建涵盖执业全过程的从业人员诚信与声誉约束机制。

另一方面,引导行业守正创新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能力。

1.持续推动行业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。加强行业对融资融券、股票质押、债券违约、场外配资、反洗钱等重点领域风险的识别和化解,增强风险预警能力、维护行业秩序,为行业创新发展夯实基础。

2.健全业务规范促进行业机构归位尽责。组织行业专家研究拟定注册制下保荐机构尽职调查工作标准、工作底稿指引、保荐承销协议示范文本、承销业务规范等,加强对投价报告的监测评价,统一执业标准和要求,细化流程、步骤,明确规范保荐机构、保荐代表人及其他参与保荐业务中介机构的责任和义务。

3.建立市场化誉约束机制促提升执业质量,会同证监会相关部门研究建立投行业务执业质量评价机制,牵头起草执业质量评价规则,对保荐承销机构业务开展、质量控制和公司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。通过建立评价系统实现保荐承销业务及监管全链条、全周期电子档案化;审核监管部门可据此实施分类审核和监管,强化声誉激励与约束。

4.适应注册制改革要求,进一步规范网下投资者行为推动建立网下投资者名单管理机制,发挥激励约束作用,引导网下投资者理性投资、价值投资,规范报价、申购行为;加强对网下投资者询价行为的监测监管,依规处理网下投资者违规行为。


 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,均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,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,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。

1
3